
十月刚过半,跨境圈的税务合规氛围已经拉满!!
国务院的涉税信息报送新规落地,平台数据直连税务系统,不少卖家却动了 “歪心思”,结果都先栽了跟头。
新规下到底哪些操作不能碰?
先明确一个大背景:这次的税务报送不是“雷声大”,而是真真切切的 “雨点密”。
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,截至 10 月 15 日:
已有6654 家境内外平台报送了平台基本信息;
超4100 家平台完成了 “平台内经营者 + 从业人员” 的涉税信息报送,覆盖了超六成应报平台。
更关键的是,不止淘宝、京东这些国内平台,亚马逊等境外跨境平台也已经启动报送。这意味着,不管你做的是国内电商还是跨境,只要在平台上经营,税务信息都要“亮出来”。
别以为店铺注销了,涉税信息就能“一笔勾销”!
新规明确:哪怕店铺在《规定》实施后注销,平台企业也得按要求报送两类信息:
该店铺经营者的身份信息
店铺对应经营期间的收入信息
具体分两种情况:
如果店铺在 2025 年第三季度整季内注销,要报全季度收入。
如果是季度中间某天注销(比如 7 月中旬),那从季度第一天到注销当天的收入,也得完整报上去。
这么要求,就是为了堵住“注销逃监管” 的漏洞,确保每一段经营的税收数据都能追溯。
不少店铺会遇到经营者变更的情况,尤其是 2025 年第三季度变更的,平台要特别注意:变更前、后的经营者信息,都得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