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随着亚马逊等平台向税务部门报送卖家收入数据,从 10 月 26 日下午开始,大批卖家收到了税务局的短信提醒。
这波操作让不少卖家坐立难安,也产生了很多疑问:
1.店铺公司的收入到底报不报?
2.要报的话,按销售额还是回款额算?
3.收到短信不处理,会有啥后果?
4.店群已经通过一家出口公司集中申报,店铺公司还要再报一次吗?
5.现在的店群模式,还能照着“赛维模式” 做合规吗?
从监管政策的初衷出发,结合卖家实际遇到的合规难题,把这些核心问题说一说,帮大家拉通和税局的信息差,一起找找跨境电商财税合规的靠谱方案!

赛维时代能成功上市,就意味着它的合规模型过了证监会、司法、税务三大监管机构的关,这对店群模式的卖家来说,就是现成的合规范本。
要弄清楚这个模式,卖家要先明白为什么非要做“店群”。
就拿亚马逊美国站来说,平台有明确规定:一家公司只能注册一个账号。
比如深圳卖家老王用自家 A 公司开了店,生意火了想多占市场、多拿流量,就只能再注册新公司开新店。毕竟一旦关联封店,前期投入全打水漂。生意越做越大,店群公司可能多达几百家,赛维就曾披露过近 900 家店群公司。
问题来了,按税法最严要求,谁开店、谁出口、谁报关、谁退税。
要是几百家店铺公司各自报关退税,其实是不现实的。
第一个是要几百个独立场地,不符合“一司一址一照” 的要求;
第二个是不管是税局处理流程,还是卖家雇财务对接,成本和工作量都扛不住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赛维这类铺货大卖就想出了“集中申报 + 境外公司衔接” 的办法:所有店群业务集中到一家出口公司,统一报关;再设一家香港公司,出口公司先把货卖给香港公司(走 0110 一般贸易报关),再由香港公司对接海外消费者。
为什么是选 0110 而不是 9610、9810?
主要是这两个跨境电商专属报关模式,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样,卡点太多,不如 0110 稳定。而且 0110 要求境外收货人必须是企业,香港公司刚好符合,避免了直接对接 C 端消费者的合规风险。
整个流程很清晰:
货物流:出口公司向国内供应商采购,报关卖给香港公司(报关单填香港公司为收货人);
资金流:海外消费者下单付款,资金先到店铺万里汇,归集到香港公司账户,再转回境内出口公司,最后由出口公司支付供应商货款。
这套模式之所以行得通,核心就是“税没少交”。企业所得税足额缴纳,既满足了税局监管,又解决了店群合规的效率问题,自然成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