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每天高达1200万个小型跨境电商包裹从非欧盟平台涌入欧洲,欧盟海关与市场监管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。2025年7月9日,欧洲议会以619票支持、26票反对、46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一份专门提案,为应对这股"劣质商品潮"提出了系统性改革建议。
这份虽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提案,将在未来欧盟《海关法典》改革等正式立法谈判中产生关键影响。从商品安全到平台责任,从仓储布局到技术监管,从税收机制到WTO合规性问题,欧盟对电商平台的全面监管升级已箭在弦上。
欧盟议会的调研报告直指非欧盟平台商品存在的四大核心问题,这些问题不仅威胁消费者权益,更扰乱了欧洲本土市场秩序:
安全标准缺失:大量涌入的商品缺乏必要的CE认证,部分甚至含有害物质,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。
申报价值操纵:令人震惊的是,65%的跨境包裹存在申报价值被故意压低的情况,利用现行政策漏洞逃避关税。
卖家身份迷雾:许多跨境卖家身份不明或无法追溯,一旦出现问题,消费者维权无门。
不公平竞争:这些不合规商品以低成本优势对欧盟本地合规企业构成严重冲击,造成"劣币驱逐良币"的市场乱象。
仓储本地化:从"零散小包"到"集中监管"
议会呼吁欧盟通过政策激励,吸引跨境平台在欧盟设立本地仓库,实现合规入仓、集中审查、再末端配送的新模式。这一转变将带来多重效益:
监管效率提升:海量小包转为大批量入仓审查,海关可对货物统一抽检。
质量管控强化:仓库更方便对商品进行质量抽检,从源头防止劣质产品流入。
物流体验优化:集中仓储减少多次国际运输,大幅提升消费者收货速度。
对跨境卖家而言,这意味着运营模式的重大调整,提前布局欧盟本地仓储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。
关税门槛取消:150欧元免税时代终结
议会明确支持欧委会提出的改革,即取消当前对150欧元以下商品的关税豁免,直击系统性低报行为的要害。
欧盟调查显示,约65%的跨境包裹存在申报价值被故意压低的情况,利用这一免税政策逃避关税,不仅造成欧盟每年数十亿欧元的税收流失,更使守法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。
欧盟委员会乐观预计,取消这一免征门槛后,每年可增加约10亿欧元关税收入,更重要的是,将为所有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
2欧元包裹费:谁来为监管买单?
议会审慎支持欧委会提出的每个进口小包征收2欧元处理费的建议,但同时强调两大前提:必须确保该费用不由欧盟消费者承担,且需符合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则。
这一建议引发广泛讨论:平台会将成本转嫁给卖家吗?会影响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吗?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立法过程中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。
AI+区块链:科技赋能监管升级
面对每天1200万个跨境包裹的监管压力,传统人工手段已力不从心。议案明确建议:
增加海关部门技术预算,